鉅亨網陳律安‧外電報導
2009 / 03 / 11 星期三 19:00
美股昨(10)日因為 Citigroup(C-US;花旗)執行長 Vikram Pandit告訴其職員的一句話:「嘿,大驚喜!我們今年有獲利,而且是近年來表現最好的 1季。」而應聲暴漲。那麼,也許市況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麼糟,我們得救了!
不能怪市場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。在這種市況下,任何好消息出現,市場就像溺水的人抓到浮木般,想著「不管這樣,給我點好消息,無論是真是假」。
其實,花旗的獲利聲明是扭曲且不實的,且跟它的最終命運無關。Pandit的聲明中,拿營運獲利大作文章,似乎營運獲利一直是問題的根本。然而,問題不是出在銀行如何創造獲利,而是如何吸收損失、承接那些價值跌落甚劇的陳年資產,這是為求成長,以荒謬金額槓桿操作的花旗,所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Pandit的聲明中表示,本季的營運獲利達83億美元,但它並沒有提到資產減記的狀況如何。聲明中說:「單1、2月來看,我們的獲利若去掉外部資產約為 190億美元。」這不禁讓人懷疑,那位外部資產狀況如何?
《TheMotleyFool》 主筆 Morgan Housel表示,他擔心的不是花旗無法製造獲利,而是對其償還債務能力生疑。這當中有很大的分別。想像一個負債累累的人說,我財務狀況良好,因為生活費低於我的薪資。那麼,其他的債務該怎麼還?
也不能怪罪現在的銀行執行長嘗試慢慢恢復市場信心, Bank of America(BAC-US)在幾星期前發表與花旗類似的聲明,說旗下的投行Merrill Lynch(MER-US;美林) 是個「美妙的資產」,當然,前提是以營運獲利論。
其實不用花太多大腦就可以知道,當一家公司獲利為X,負債卻是 100X時,其未來應該不會太好過。舉美林為例,它在 2007-2008年間賠掉過去11年的獲利,還使收購它的 Bank of America得接受規模最大的政府金援。還真是個「美妙的資產」啊!
偶爾宣布獲利,的確能夠減緩銀行減記的壓力,但是以花旗的例子來說,獲利難以填滿損失黑洞,一切只是個美好假象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評論:
哀哀,好沉重的新聞啊,我能說什麼呢?
人總是需要有所期待與夢想的啊~
但,股價是否反映現實?
歷史告訴我們,市場的恐慌與狂喜,
常常是超脫現實的~
看多或看空?
這也不盡然代表獲利與否,真正重要的是資金控管與交易紀律不是嗎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