檢視中國下一輪成長動能 從模仿到改革 從山寨到研發中心
鉅亨網林佳萱‧綜合外電
2009 / 03 / 12 星期四 15:59

中國擁有「世界工廠」的製造業基礎,但現在這個東亞巨人也開始展現科技革新的腳步─這對啟發未來更強勁的經濟增長至關重要。馬里蘭大學商學院教授 Anil K. Gupta和中印研究專家 Haiyan Wang最近在《BusinessWeek》撰文探討中國的研發革新腳步,並分析中國面臨的挑戰。

中國改革開放30年,經濟地位漸漸由世界邊陲移向中心,近期更創造出全球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比擬的驚人經濟產值,儘管金融危機帶來經濟衰退,但中國仍是少數昂然挺立、繼續成長的主要經濟體。

不過,危機還是多少對中國帶來傷害,而全球經濟衰退讓中國經濟必須思考出路: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,中國能否從製造業龍頭、「世界工廠」的角色轉型為研發基地。這對中國長期維持產能高度增長很重要,如果能成功轉型,這有望實現中國重新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夢想。

有一些指標可以評量中國的創新性,而科技創新最保守的衡量標準是專利權的數量─不僅是申請專利,還必須被美國專利局(United States Patent & Trademark Office- USPTO)核可的數量。從2004年到2007年,中國受美國專利局核可的件數以每年 27%的速度成長,同期全球專利核可的件數幾乎零成長,如果按照這個趨勢,2020年中國被美國專利局核可的專利數量將會超越德國、英國、法國和義大利的總和。

而一份最近由 Thomson Reuters公布的綠色能源科技研發報告也為類似趨勢提供佐證:從2006年到2008年,中國在風電、太陽能和海洋能的專利申請僅次於日本、美國和德國

這樣的領導性地位並不出人意料,科技研發經常是受到了經常性的外部刺激而起,以日本為例,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國家逐步發展出及時的倉儲管理制度,減少庫存浪費;同樣的,中國社會與經濟挑戰非常獨特且具有驅動的力量,讓需求點燃科技創新─這可能是因為天然資源缺乏、高度環境汙染、快速都市化、非常稠密的人口,或者社會急速向下一個世代演變。

其他非正規但有意義的科技革新指標是中國的太空計畫,中國已經於去年成功發射神州七號、進行太空漫步。跟據美國過去的情況,美國太空總署(NASA)太空計畫是科技研發很重要的來源,而許多航太成果最終都找到了商業應用模式。

現在中國國內電信公司發展自己的3G科技標準TD-SCDMA,由中國移動(0941-HK、CHL-US;China Mobile)推出,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行動通訊營運商,用戶有 4億5000萬人。而另一個例子則是全球知名、製造鋰電池的中國比亞迪公司(BYD-US),該公司吸引了Warren Buffett大手筆投資 2億3200美元的資金,而該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銷售插電式混合環保車鋰電池的製造商。

而展望未來,中國政府顯然決定繼續投資科技研發,因為在2006年起動的第十一個五年計畫中,中國預計提高研發佔 GDP的比例從2005年1.3%增加至2020年的2.5%,由越來越多自歐美學成歸國的優秀研究學者善加照看這筆資金。

其中例如原本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機械工程講座教授的陳十一,現在被延攬回北京大學擔任工學院院長,而原本任教西北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教授饒毅,則成為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。

當然最重要的,中國政府當局和法院終於開始認真看待智慧產權的問題,強制推行配套的智慧財產權法規,中國企業也開始增加對其他公司提出智慧產權的法律訴訟。

不過,雖然政府已有決心,中國仍面臨轉型道路上幾個重要的結構性問題,包括教育體系仍強調機械式背誦學習,而非鼓勵創造性的應用,科層的文化也遏止創新嘗試─克服這些阻礙需要時間。但未來依然有理由樂觀,中國是一個擅於發明的民族,畢竟千年前,是中國人把紙、印刷術、火藥和羅盤帶給這個世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評論:
看到重點了嗎?
呵呵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貍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